多年专注研发生产升降机平台
全国咨询热线:0512-6538 4102

李继功:为南浦大桥建设出力让我很自豪

发布时间: 2023-11-08 09:17:46 作者: 江南app软件库

  他们是一群山东人,各种机缘让他们与浦东相遇,于是,便有了他们与浦东的美丽故事。30年来,这座城市以其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助推他们成就了一个又一个梦想;他们的艰辛探索和默默奉献也助推成就了这座城市的传奇。时值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海报新闻上海新闻中心推出“30位在沪山东人看浦东开发开放30年”系列访谈,试图通过山东人的独特视角展现浦东30年的非凡成就,同时通过30位在沪山东人平凡而生动的故事展示鲁沪之间说不尽道不完的密切关联。

  这些拥有不同经历,来自不一样的行业的在沪山东人,回首与浦东的各种过往,让他们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呢?请听海报新闻上海新闻中心记者为您提供的30位在沪山东人与浦东的故事吧……

  李继功:山东寿光人,1985年来上海,原济南市人民政府驻上海(厦门)办事处主任、曾任浦三机械厂厂长、曾参与南浦大桥建设。

  李继功:我原来在空军司令部直属政治部任职,1985年1月奉命调入南空在上海的部队工作,当年的5月,自己的家也安置在了上海。

  李继功:当时在国家和军队有关政策和规定的范围内,允许部队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我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于1989年底来到浦东,被南空上海生产经营管理局任命为浦三机械厂厂长,在那里工作了近3年。

  当时对浦东的印象,可以说颠覆了我对远东第一大都市的一贯印象。那时放眼浦东是杂草丛生、农田遍布、马路狭窄、房屋破旧、臭水沟多、污染企业多。最高建筑是消防瞭望塔,也不过是8层24米高。这哪里是上海,分明是不发达农村的真实写照。若不是到浦东工作,我可能都不会想到要跨过黄浦江去那边。

  这种情况除了浦东当时比较落后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交通。交通真的很不方便。那时,我家在徐家汇附近,离浦东上班的工厂不到十公里路程。但因为当时过黄浦江只有轮渡这一种方式,我只能骑车先从家骑到南码头渡口,然后摆渡过江,前后大约要花费一个多小时。现在开车只要半个小时就到了。

  记者:从您个人角度来看,除了荒凉、交通不便,浦东和浦西当时的差距还体现在哪里?

  李继功:在当时的上海有句流行语“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句是通过对比总结出的,也是上海人对住在哪儿有讲究的一个典型例证。不过,当时在上海人眼里,比起浦西的繁华来讲,浦东简直是荒郊野外。住在浦西是城里人,在浦东就是乡下人。

  我认为,早期浦东和浦西的差距是全方位的,主要归结到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单从物质资源和精神产品的提供上来讲,浦东都非常缺乏。举个例子,当时的浦东没有一家三级甲等医院,也没有一所大学,浦西这边却是三甲医院众多,大学林立,在全国都是排在前列的。

  为解决交通问题,上海市政府在1988年慢慢的开始动工修建第一座跨江大桥——南浦大桥,并于1991年11月19日工程完工。南浦大桥开工建设时,我正好担任浦三机械厂的厂长。我们厂主要为南浦大桥工程提供非标螺丝、螺帽、螺栓等紧固件产品。其中,我们生产的紧固件大多数都用在建造大桥的脚手架和引桥上。所以当南浦大桥工程完工,我作为首批踏上大桥的观摩者,除了为自己能成为参与建设的一份子感到自豪外,还有无比的激动,浦东的交通问题缓解后,能进一步加快浦东新区的建设步伐。

  记者:当时浦东各方面环境和条件不尽如人意,是不是反而激发了大家的闯劲和干劲?

  李继功:是。就拿我所在的浦三机械厂来说,员工大多来自浦东一些大企业的退休工程师和熟练工人,虽然人不多,但从上到下大家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我们厂当时除了生产非标紧固件,研制销售彩色照片印刷机等产品外,重点还为德国生产提供美容椅子上的液压升降机。那是1992年10月,我们和德国一家公司签订了一份长期供货的合同。回来后,厂里工人搞研发,经常搞到通宵不睡,我们厂的干部就给大家买西瓜、送补给,提供服务。那时所有人就一个念头,多挣钱,给浦东建设做贡献,把经济搞上去,所以我也被周边的浦东人深深地感动着。

  除此之外,我们在和德国公司进行合作期间也发生了不少有意思的故事。其中有个小插曲,是1990年上半年,我第一次和德国客户在上海远洋宾馆洽谈合作。按照约定时间,我带着一名技术副厂长,提前一刻钟到达碰头的地点。到了大堂后,我的翻译也是这一个项目的介绍人,急急忙忙跑过来跟我说:赶快离开,不到约好的准确时间不能过来,否则,对方会认为你们不懂礼貌。按照我们中国的社交文化应该提前一点时间到达,以表示对客户的尊重。可在西方的社交礼仪中,只有准时,不能提前,更不能拖后。这一个故事让我们学会了如何注重在涉外交往中应遵循的规则。我想今天浦东的成功与国际上通用的规则接轨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记者:您曾担任济南市政府驻上海办事处主任职务,能讲讲任职期间,上海和济南在项目合作方面的情况吗?

  李继功:我自从2006年调入济南市人民政府驻沪办事处工作直到2016年4月份退休,这10年里,我们驻外办事处历次大型的招商引资活动都在浦东开展。与此同时,我们还把很多世界五百强企业及国内排位靠前有实力的企业引进到济南,使他们可以在济南开办分支机构和投资落地有关项目。

  上海在城市影响力、城市辐射力、城市带动力等方面,给济南乃至全国带来了巨大的现实意义。特别是浦东开发开放30年走过的历程,很好地发挥了服务全国的“桥梁”、“纽带”、“窗口”作用。这30年里,浦东在全国创造了50个“第一”,已然成为一个富矿,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就看我们如何去挖掘、开采和利用,通过结合自己的特点,吸收借鉴浦东建设的经验及发展的先进理念,最后形成自己行之有效的东西。

  记者:我们得知,浦东有许多路名是以山东的城市命名的,例如潍坊路、临沂路、德州路,甚至以山东县名、乡镇名命名,如利津路、柳埠路,您知道为啥这样取名吗?

  李继功:我到浦东工作后,去的地方多了,也慢慢的发现了这个现象。据了解,浦东共有58条路是以山东各地地名命名的。至于为什么这样取名,我听到很多说法。有些老上海人传说是因为解放上海的时候,负责接管浦东的干部是山东人,为了感谢他们作出的贡献,就用了山东地名。还有的说,刚解放时,上海市地名管理办公室的领导是山东人,所以起名大多采用了山东的地名。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是不对的。真实原因是,早在上海的租界年代,上海就有用国家、省市、县、乡镇名称命名道路的规则。解放后有了大量道路,就沿用了这个规则,并且把各区在上海的地理位置,对应到各省在中国版图上的地理位置。浦东在上海的东面,对应到的就是在中国地图上最东面的山东省了。

  记者:如果用一句话总结您在上海这些年对浦东感触最深的地方。您准备说什么?

  李继功:感触最深的是浦东全方位的变化,这个变化之多、之快、之美,超乎常人想象,能够说是今非昔比、日新月异、翻天覆地、锦绣前程!